产融原理


文 / 9C资本力  周永信

看到产融两个字,你想到什么?是不是产融结合?

一、产融 ≠ 产融结合

产融结合一般指一手经营实业,一手参股或控股金融机构,是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存在的商业打法。此类企业,往往能在短短的几年之间,便膨胀为数百亿的庞大商业帝国。但商业风云变幻,大多产融结合的企业,在经历了从兴盛到繁荣、从繁荣到衰败的轮回之后,都已化为过眼云烟。极少数幸存的企业,已成稀有物种。产融结合作为一种模式,也已不再是商业的显学。

我无意炒冷饭,更无意与趋势为敌。所以,本书不是探讨产融结合的,本书的产融,也不是指产融结合。

二、产融要义

那么,本书所要探讨的产融,是指什么意思呢?

产融 = 产业 + 资本

传统的产融结合,是实业与金融业的结合,其要旨在于获取金融业的牌照红利,并以其反哺实业。而本书所探讨的产融,与此截然不同。

1,产融是产业与资本的结合,不是产业与金融的结合。

2,产融也不仅仅是两个行业的结合,还包括目标、环境、动作、业务等的结合。

3,产融不是产业与资本的简单相加,而是两者协同,共同驱动利润、资产、市值、估值的成长。

4,产融还包括产业推动资本、资本拉动产业的产融互动。

下面的表格是对产融含义更直观的说明。

001

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,单纯经营好产业都已不易,为何还要再去经营资本呢?

不能单纯只经营产业,而是要产业+资本,产融两手抓,是因为以下的产融原理:

1、产融是创造财富的核心密码

2、产融是业绩增长的动力源泉

3、产融是竞争升级的必然选择

下面我们逐一探讨。

 

 

产融是创造财富的核心密码

商业的追求是创造财富,而创造财富最多的人,都被记录在各种富豪榜名单上。所以,研究这些名单,可以让我们发现很多财富创造的秘密。

一、富豪财富来源

以前名单上的人,很多都是房地产行业的,而现在则以互联网和新兴行业的居多,这反映了行业的变迁所造成的财富创造机会的转移。

而更有价值的发现,则来自于对这些人财富来源的分析。

你会发现,这些人的主要财富,来自于他们所持有的企业股权估值和股票市值,这其中,又以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为主。很多人,仅仅因为自己的公司在当年上市,就晋升到名单当中。可以说,是否拥有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市值的规模,是造成个人财富分野的最大函数。

二、商业财富创造模式

在商业领域,股东的财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?具体的财富创造模式又有哪些呢?

1、财富创造过程

从财富最大化角度来讲,一个完整的财富创造过程是这样的:首先,股东投入资金,购买各种生产资料,创建一家企业,然后运营这个企业并不断做大利润规模,直至具备上市条件然后上市,最后以持有股票或变现股票持有现金的方式获取财富。其流程如下:

 股东 → 资金 → 生产资料 → 企业 → 利润 → 上市公司 → 市值 → 财富

2、财富创造模式

以上是一个完整的流程,但并不是所有环节都必须走一遍。并且,每个环节的财富创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,有的环节创造的财富多,有的环节创造的财富少。

从理论上来讲,可以在前面的任何一个环节投资介入,然后在后面的环节变现退出。不同的环节介入和退出,就形成了不同的财富创造模式。

商业实践中,最常见的财富创造模式有以下几种:

A、传统模式

这是最常见的模式,也是绝大多数财富创造者所采用的模式。自己投入资金,购买各种生产资料,从无到有创建一家企业,然后苦心经营,不断做大利润规模,最后通过分红获取财富。

B、并购模式

这种模式不自己创建企业,而是直接并购一家现成的企业,然后运营并做大利润,最后通过分红获取财富。

C、独立上市

这种模式前半部分与A类似,也是投入资金购买生产资料,然后运营企业做大利润。但与A不同的是,它不分红套现,而是继续做大利润,然后谋求上市,最后在二级市场通过持有或变现股票获取财富。

D、并购上市

这种模式与B的前半部分类似,并购一家企业,然后运营企业做大利润,但它也不分红套现,也是继续做大了利润后谋求上市,最后在二级市场通过持有或变现股票获取财富。

E、债权投资

这是银行、小贷公司的财富创造模式,投资和变现,都只严格限制在资金环节,通过赚取利息获取财富。

F、股权投资

这是私募股权投资、创业投资、天使投资等机构的财富创造模式。它们投入资金购买潜力企业的股权,然后等待该企业上市后,通过变现股票获取财富。

G、炒壳模式

这是所谓的“壳王”、“养壳人”等人的财富创造猫。这种模式不参与企业上市前的任何操作,而是直接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,然后再寻合适时机高价卖出控制权获取财富。

H、炒股模式

这是所有股民、游资、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财富创造模式。

I、其他

三、产融是创造财富的核心密码

仔细分析上述的财富创造模式,你会发现,产融是创造财富的核心密码。

1、所有财富创造模式,都涉及产业和资本

上面我们共介绍了八种常见的财富创造模式,其中并购模式、独立上市、并购上市这三种,都需要先做大利润,然后再寻求上市,所以既要做好产业,又要做好资本。

债权投资、股权投资、炒壳模式、炒股模式这四种,尽管不需要自己做产业,但必须得懂产业,得考虑产业,否则是做不好投资或炒不好壳和股的。而资本方面,更是它们的核心,是必须要穷尽一切努力做好的。

比较容易让人误读的是第一种传统模式。这种模式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,似乎只需要考虑产业,不涉及资本问题。但实际上,利润=资产收益率×资产,提高利润收益率是产业问题,提高资产规模则是资本问题。所以,传统模式也是同时涉及产业和资本问题的。

所以说,所有财富创造模式,都涉及产业和资本。

2、大额财富都是在产业基础上在资本层面实现的

财富的获取,主要靠三种价值的变现,一是利润,二是估值,三是市值。估值适用于非上市企业,市值适用于上市企业。估值和市值等于利润与市盈率的乘积。

由于市盈率这个放大器的存在,你变现利润还是变现估值和市值,所获得的财富可以有几十倍的差距。所以说,大额的财富,都是靠变现估值或市值,在资本层面实现的。怎么才能有更高的估值或市值呢?当然是靠做好产业,并辅以必要的资本动作。

3、以产业为基础在资本层面创造财富的速度更快

由于产融模式是在产业的基础上,变现估值或市值,所以它比直接变现利润,创造财富的速度要更快。

可见,产业+资本,也即产融,是创造财富的核心密码。要做好创造财富这一人生命题,就不能不重视产融,不能不研究产融。

 

 

产融是业绩增长的动力源泉

老板电器是厨电行业的明星企业,自2010年上市以来,一直保持高速发展,受到投资人的大力追捧。仅用6年时间,市值便翻了数倍,达到500亿之多。然而2018227日这一天,老板电器股价一字跌停,之后便一路跌跌不休。8个月的时间,市值便只剩下200亿不到,300亿市值灰飞烟灭。

那么,发生了什么,让它遭遇如此劫难呢?

老板电器之所以在2018227日这一天跌停,是因为在226日晚间,它发布了2017年度的业绩快报。据该快报显示,2017年度老板电器实现营业收入69.99亿元,同比增长20.78%,实现营业利润16.16亿元,同比增长21.11%,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4.5亿元,同比增长20.18%

这份业绩单独看没有问题,但与其历史业绩一比,就看出问题来了。20122016的五年时间里,它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7.96%35.21%35.24%26.58%27.56%,而其利润增速分别为43.34%43.87%48.95%44.58%45.32%(均超过40%)。

简单点说,它的增长率下滑了。

正是因此原因,投资人才会用脚投票,并造成了老板电器的漫漫跌途。尽管也受到同期大盘调整的影响,但增长率的下滑,无疑是其一路下跌最直接的导火索,也是最根本性的原因。

一、业绩增长是企业的硬道理

所有投资机构,不管是PE/VC等做股权投资的,还是做证券投资的,在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分析时,都会极为关注增长率。企业老总们每年年终总结时,也会很看重增长率。为什么增长率对企业如此重要呢?

1、增长率代表了企业的未来,是企业前景的先行指标。

远见之人,站在未来看现在。要站在未来,就要先看清未来。要看清未来,就要找到先行指标。而增长率,就是企业前景的先行指标。

投资机构自不必言,需要用时间换空间,投的就是预期,投的就是未来,当然要关注增长率。而对企业老总们来说,企业的未来就是自己的未来,对自己的未来,怎么能不重视呢?

2、增长率代表了企业的发展趋势,而趋势往往具有惯性。

增长率一旦开始下滑,就不会轻易的被逆转。它会形成一种趋势,携带有势能,按照一定的惯性继续向下。就像上面的老板电器,之后几个季度的业绩并没有改变下滑的态势。这证明了投资人当初判断的正确性,也证明了增长率指标的有效性。

3、企业总有问题,增长给了企业消化问题的时间和空间。

企业不管大小,总有问题,想把所有问题解决,根本不可能。所以,带着问题奔跑,是企业的常态。但问题总要解决,否则积累到一定程度,必然使企业积重难返,甚至一触即溃。要解决问题,就需要物理时间,也需要经济空间。但如果企业没有增长,这些时间和空间就会极为有限,经常不足以解决问题。

4、小企业要长大必须增长,大企业要发展也必须增长。

小企业弱小散乱,生存空间十分有限,几乎只能存活于市场夹缝之中。经济环境的一次震荡,行业巨头的一次市场行动,都足以让小企业伤筋动骨,甚至一夜回到解放前。要想改变命运,小企业必须长大。而要想长大,就必须不断增长。

大企业财大气粗、实力雄厚,但同时它成本也高、负担也重。所以才会有“当多大的家,发多大的愁”一说。所以,大企业也要发展。而要发展,就必须增长。

5、一旦陷入增长困境,企业将进退维谷。

所谓增长困境,按照严重程度,可分为增长下滑、增长停滞、负增长三种情况。同时,它们也是企业陷入增长困境的三个阶段。越往后,企业暴露的问题越多,所处的状况越危险,解决的难度也越大。

企业的所有工作,都需要一个方向性的指标来统领。而增长率,就是最重要的方向性指标。战略、品牌、营销、研发、管理,所有的企业行为,都是为了让企业增长。增长率是衡量工作成果的最终指标。

二、业绩拆分

既然业绩增长如此重要,那么,如何才能实现业绩的增长呢?

世间很多问题的解决,都不能只盯着问题本身,而是要把问题拆分。把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,复杂的问题拆分成简单的问题,不能解决的问题拆分成可以解决的问题。

业绩问题也是一样。

业绩即利润,可以进行多种拆分,每一种拆分方式,都可以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。

1、利润=ROE×净资产

ROE即净资产收益率,等于净利润除以净资产,它反映的是企业利用股东权益创造了多少净利润,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,可以进行更细的拆分,它是巴菲特最看重的指标。

2、利润=ROA×总资产

ROA指总资产收益率,等于净利润除以总资产。它反映的是企业利用所有资产创造了多少利润。它也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,也可以进一步拆分。

ROAROE的区别是,ROA不考虑负债率问题,而ROE则考虑负债率。但ROE在体现负债带来的优势的同时,隐藏了利用负债所带来的风险。所以,它具有潜藏的缺陷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,我设计了一个指标,叫9C系数,我们将在第三章讨论它。

ROA的优势在于,它比ROE更能反映管理层的产业经营能力,而不是负债能力。所以,ROA9C系数成为我最常用的企业评测指标,而不是ROE

3、利润=收入-成本-费用

这是最原始的利润拆分方式,但能引发的启发不多。

4、利润=市场规模×占有率-成本-费用

这种拆分方式,能反映利润的产生过程,体现了市场规模和占有份额的重要性,是较有价值的拆分方式之一。

5、利润=价格×销量-成本-费用

这种拆分方式,反映了价格和销量的因素,一般可引发是否可以提价的思考。

三、业绩动力源泉

上述5种拆分方式,最能反映本质的是方式12。而这两种方式,都具有明显的产业+资本的产融特征。

方式1:利润=ROE×净资产

ROE是产业问题,净资产是资本问题。根据这种拆分方式,业绩增长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,一是产业,驱动ROE,二是资本,驱动净资产。产业+资本,共同驱动业绩增长。

方式2:利润=ROA×总资产

ROA是产业问题,总资产是资本问题。根据这种拆分方式,业绩增长动力也来自于产业和资本两个方面。产业驱动ROA,资本驱动总资产。也是产业+资本,共同驱动业绩增长。

产业+资本,即产融。

可见,产融是企业业绩增长的动力源泉。

 

 

产融是竞争升级的必然选择

企业竞争力,分为核心竞争力和系统竞争力,也分为产业竞争力和产融竞争力。现阶段,只有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已经不够,只有建立起系统竞争力和产融竞争力,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地位。

产业竞争,思维和行动都局限在产业层面,想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,只能是在研供产销等产业范围内做文章。这面临三方面的问题:一是发挥空间有限,二是资金、资源不足,三是竞争威力不够。

正是因为以上原因,产业竞争往往耗时长、难度大。这在以前不是问题,因为大家都是产业竞争,就像汽车还没发明出来,大家都骑自行车,拼耐力就行了。但以后,只靠产业竞争,将会越来越难。

现在,越来越多的企业,开始采用产业+资本的产融竞争模式。

与产业竞争相比,产融竞争更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,并驱动企业快速成长。

产融竞争具有以下优势:

、资金资源

想要提升企业竞争力,就要在关键竞争要素上投入,这就需要持续的资金、资源的注入或吸附。可以说,资金、资源注入吸附的质量和数量,将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大小。甚至,现在很多新兴的市场,上来直接就是拼融资的数量和速度。

在资金、资源的注入吸附方面,产融竞争所具有的通道、配套、信息平台、方向、筹码提升、互动循环、波段操作等优势,是产业竞争根本无法比拟的。

、发展速度

产融竞争的特点之一,就是用空间换时间。别人几十年兢兢业业积累的竞争资源,它可能通过并购,在一夜之间就拿到手里。另外,它还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手段,把未来几十年的收益,拿到今天集中变现,然后再投入企业。

、行动空间

产业模式的的所有竞争行动,都只能在产业层面进行,活动和周旋空间有限。而产融竞争除了可以在产业层面行动外,还可以在金融和资本层面。另外,产业和金融、资本还可以互相配合,进行联合行动。这就像军事战争,产业模式只有陆军,只能在陆地上行动。而产融竞争既有陆军又有空军,可以进行立体配合作战。

、产融协同

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,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。产融竞争,可以大大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。

金融和资本,对产业成长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。产业的成长,又可以反过来推升金融和资本的发展。它们之间,天然的互相促进互有需求。在产融两者各自独立的情况下,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,两者是不能充分发挥各自最大价值的。而产融竞争的情况下,企业可以在自己的系统内,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,从而充分发挥产融两方面的最大价值。

、策略工具

产融竞争模式下,企业可以采用的策略和工具大大增加。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产业层面的策略和工具,还可以采用金融、资本层面的。两个层面进行组合,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策略和工具。这必然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大大提升。

、竞争等级

产业层面的竞争,范围和力度,都是有限的。产融竞争则从产业层面,延伸到了金融、资本层面。它可以采用收购、资源垄断等进行资本制空和资本打击,其竞争范围和力度,是产业竞争的企业,根本无法想象的。

产业层面的竞争,使用的是冷兵器。金融、资本层面的竞争,使用的则是现代火器,攻击力大过冷兵器数倍。

随着商业竞争的升级,产融将成为企业进化的必然选择。

联系9C

专项顾问 / 常年顾问